在阅读《活法》之前,我并没有接触过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,对他作为哲学家的思想也了解甚少。但书名“活法”二字深深吸引了我——它仿佛在回应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意义的叩问:人应当如何度过一生,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出路,如何在低落时修复自己。正是怀着这样的期待,我翻开了这本书。
书中提出的“作为人,何谓正确”这一根本性问题,为我日常的决策增添了一份清醒的自持。尤其在职场中,我们常常需要独立做出判断,往往面临保守与创新之间的抉择。比如在我目前的工作中,可以选择常规路径:直接在视频中介绍产品优点,轻松完成任务,但也可能让对行业不感兴趣的观众迅速划走。而另一种思路,则是从生活场景切入,先引出大家共同的痛点,再自然引入产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——这样显然更易引发共鸣。每站在这样的十字路口,那个“何谓正确”的提问,就成为我决策时的重要坐标。
更让我醍醐灌顶的,是“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”这一理念。我逐渐意识到,这不仅仅适用于工作,更可延伸至人生的方方面面,比如孩子的教育。我的孩子今年三岁,培养他刷牙的习惯曾是一场持久战。让他接受牙刷在口中的摩擦、学习吐水、适应牙膏味道而不吞咽,每一步都不容易。身边有不少朋友遇到类似困难,有的选择放弃,有的则顺其自然。但我认为,越是这种看似微小却影响深远的习惯,越值得投入耐心与方法。我尝试了指套牙刷、儿童牙膏,陪他一起刷、做示范,一个方法不行就换另一个,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。如今,他已经能主动找我一起刷牙,习惯已成自然。
《活法》于我,并非一本教导“如何成功”的操作手册,而更像是一面映照内心的镜子。它让我在奋力向前的同时不忘自省,在追逐事业之外,更不忘思考生命的本质与方向。
(作者:冯健壕)
打印